首页

白袜女王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6 00:24:42 作者:渝昆高铁重难点工程宁靖里隧道贯通 浏览量:51536

  冰启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针对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46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调查问卷7595份。调查发现,85.17%受访大学生表示所在高校有心理咨询室;78.13%受访者表示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可以满足需求,其中完全满足占43.50%,比较满足占34.63%。(4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表示学校有心理咨询室,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设置表示可满足需求,然而考虑到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加之近年来大学生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并不少见,这样的调查结果还是难言乐观。

  实际上,上述调查结果提醒我们,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室建设,所有高校都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两个100%”应成为大学的标配——100%大学建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设置100%满足需求。心理咨询室建设应该在高校做到100%覆盖,心理咨询室的基本设置应该满足所有大学生的需求。

  每所高校都应该有心理咨询室,这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大学连心理咨询室也没有,很难想象,学校怎么开展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测评、心理疏导。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

  建设心理咨询室,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心理咨询室,学生有心理问题,在校内将无处寻求咨询、辅导、救助,更不要说学校通过日常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了。

  对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早期咨询、干预,当前一些高校采取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面上的心理测评(普查),但这一做法是存在争议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咨询,不允许采取普查的方式,因为这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工作坊发现。我国一些高校采取这种普查方式,主要是因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不足,就是有心理咨询教师,也主要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讲座、心理测评,而很难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也就是说,当前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有的学校还没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服务欠缺;二是有的学校虽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咨询服务难以做到个性化,服务覆盖所有学生,心理咨询室往往被动地等待学生来咨询。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问题——他们有心理问题,但多数时候并不会主动寻求咨询、救助。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重视育人。高校要像重视必修课程建设一样,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把建设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标配。这也应该成为督查高校是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性指标。

  (北京青年报)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马龙、冯雨担任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肯定汤沟向上、向好的确定性之余,大咖们还从不同角度为汤沟百亿战略献计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策略。其中,包括明确产品定位、运用新技术营销、差异化发展及抢占C端客户在内的诸多举措,令在座嘉宾耳目一新。

宁夏泾源:正是山花烂漫时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铧兮分析称,非银行金融中介金融指标是所有金融领域中增长最快的,这反映了非传统融资机构的活跃和市场对这些机构服务的高需求;债券市场也表现出强劲增长,这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可能寻求债券作为稳健的投资选择。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杭州10月5日电 (董易鑫)5日,在浙江杭州拱墅区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举行的杭州亚运会曲棍球项目女子半决赛中,中国队4比0战胜印度队,晋级决赛。赛后发布会上,印度籍记者向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澳大利亚籍主教练安南发问:“你的母语是英语,和中国队员语言不通,开展训练会不会不方便?”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

5月7日,茶山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在回复极目新闻记者表示,这个经发局的副局长,实际上是没有级别的,不是网上传的副科,甚至是副处什么的,也不属于破格提拔。

强监管来袭:国信证券18天收两份警示函,券商密集接罚单

侯艳琪介绍了中方对今年中国东盟合作的主要设想,表示中方坚定支持东盟团结,支持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愿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契机,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